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从高考化学卷看教改新趋势:黄东坡系列教辅如何用“综合创新”题架起初高中桥梁

时间:2025-07-01 来源:人民社


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全国卷化学试题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全面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这清楚地表明:化学教育正在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养全面转型。当我们拆解2025年全国卷化学试题时会发现,第9题以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相容性材料PLGA为背景,第10题聚焦“电解处理废水与废塑料碱性水解液”的环保技术,第26题则通过“碘的回收实验”考查学生对实验细节的精准把握。考查重点的变化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高考正在倒逼基础教育改革,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成为重中之重,而初中阶段正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期。

一、高考新航标:素养导向的化学命题全景图

2025年高考化学试题呈现出鲜明的三维转向:从知识考查转向素养测评,从孤立知识点转向情境整合,从解题能力转向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在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的评析中,试题被明确要求“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全面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具体表现如下。

情境真实化:如第27题以蛇纹石资源综合利用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离子浓度数据判断产物组成,将溶度积常数的应用置于资源回收的真实场景中,体现化学在资源高效利用与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验精细化:第26题“碘的回收实验”设置现象判断、操作完善、洗涤介质选择等多环节问题,其中“确认沉淀完全”需结合碘-淀粉显色特性,“洗涤剂选择”需分析物质溶解性差异,考查学生利用实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对实验细节的精准把握。

思维可视化:第12题通过水微滴表面反应机理图,要求学生推理催化机理、轨道杂化变化及总反应式,试题需要学生从题目条件出发,运用“结构决定性质”“基于证据的推理”等思维方法,通过证据推理验证假设,有效考查了基于证据进行推理的科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凸显“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

这些转变传递出清晰的信号:科学教育必须前置到初中阶段,而探究思维的培养成为关键。

二、教辅新设计:湖北人民出版社“综合创新”题的三重突破

面对高考改革,湖北人民出版社在初中化学培优教辅中,创新性地设计了“综合创新”类题目,通过三类情境搭建探究能力培养的阶梯。

(一)实验设计类:还原科研真实过程,对标高考实验探究能力

2025年高考化学实验题强调变量控制、证据推理与操作细节,在全国卷第 29 题“艾拉莫德合成路线”中有机合成路线与反应条件的分析,涉及反应类型、官能团名称、物质性质及反应条件控制等内容。第 28 题由乙醇和乙酸制备乙酸乙酯的试题情境源于教材中非常典型的反应,贴近教学实际。该题以经典的酯化反应过程为载体,全面考查燃烧热、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速率等核心内容。湖北人民出版社黄东坡系列教辅通过同类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

《化学培优新方法·九年级》专题19“铁钉锈蚀条件探究”,要求学生设计三组对比实验(干燥空气、蒸馏水、食盐水),观察锈蚀差异并分析氧气、水、电解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题通过多变量控制训练,直接呼应高考实验题中“条件优化”的核心要求。

《化学探究应用新思维·九年级》则通过“探究洗手液对环境的影响”实验题,引导学生设计蚯蚓生存对比实验,通过定量记录活动状态差异分析化学品生态毒性,培养其定量分析能力,与高考试卷第26题“碘的回收实验”、第10题“废水处理”的环保主题形成能力衔接。

(二)材料阅读类:衔接科技前沿动态,对标高考情境化命题

高考命题注重科技前沿与国家战略的结合,如第9题以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相容性材料PLGA为背景,考查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学生需分析数据差异,思考微塑料污染问题。黄东坡系列教辅通过同类情境设计培养学生科技解读能力与伦理意识,和高考“资源循环利用”类试题形成理念共鸣:

《精英化学大视野·九年级》“可降解塑料对种子萌发影响”:提供实验数据(如添加高密度聚乙烯组小麦发芽率78.22% vs 对照组90.58%),要求学生分析微塑料污染机制并评价环保材料的局限性。该题不仅训练数据解读能力,更与高考“资源循环利用”(如第27题蛇纹石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深度共鸣。

《化学探究应用新思维·九年级》专题27“海水脱硫技术”结合含硫粒子随pH变化的分布图,设计脱硫方案并解释pH调控原理。此类图像分析与迁移创新题,直指高考试卷第13题“离子浓度-pH曲线”的模型认知要求。

(三)生活实践类:解决真实问题,对标高考应用能力

高考试题通过生活场景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如第10题将电解原理融入废水处理工艺。湖北人民出版社黄东坡系列教辅以同类实践任务培养学生工程思维:

《化学培优新方法·九年级》专题24“废水pH调节方案”基于中和反应原理,设计调节酸性废水的试剂选择及操作流程,需综合考虑成本、效率及安全性。该题与高考试卷第27题“资源化利用流程分析”的工业情境设计逻辑高度一致。

《精英化学大视野·九年级》“塑料薄膜颜色对番茄生长影响”要求学生设计四组光照实验(红、蓝、银灰、黑色薄膜),通过测量幼苗高度与叶片面积分析光谱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此类题目强化控制变量法与数据归因能力,为高考实验题的定量化趋势(如浙江卷多步推理题)奠定基础。

三、中高考衔接:教辅题目与高考真题对标实践

湖北人民出版社黄东坡系列教辅通过精准对标高考命题趋势,构建了证据收集、变量控制、模型构建、迁移创新四级能力进阶体系。

    证据收集(基础层级):如《化学培优新方法·九年级》“蚂蚁与金合欢共生实验”中,通过存活率(72% vs 43%)与生长高度数据推导生态关系,训练数据→结论的证据链构建能力,衔接高考试卷第12题反应机理推理。

    变量控制(进阶层级):如《化学探究应用新思维·九年级》“粗盐提纯方法”专题中除杂试剂的选择需控制离子干扰,对应高考试卷第26题洗涤剂选择的溶解性分析,同时与高考试卷第28题乙醇和乙酸制备乙酸乙酯的经典反应考查一脉相承,都强调回归学科本质。

    模型构建(高阶层级):如《精英化学大视野·九年级》“溶解度曲线分离混合物”题,需建立温度-溶解度关系模型,与高考试卷第13题电离平衡图像分析同属模型认知范畴。

    迁移创新(综合层级):在《化学培优新方法·九年级》的“综合创新”板块中,一道关于“海水脱硫”的题目要求学生分析含硫粒子随pH变化的分布图,需整合pH调控、离子反应与环保标准相关知识,这与高考试卷第13题“溶液中离子浓度与pH关系”的图像分析能力要求高度一致,同时对标高考试卷第27题资源化利用的工业流程优化。

四、教学启示:基于高考趋势的初中教学策略

(一)情境化教学落地学科价值

在讲解中和反应时,引入“废水处理中pH调节”案例,让学生理解知识应用价值。正如高考第10题将电解原理置于废水处理场景中,使知识学习具有现实意义。

(二)实验探究从验证走向创新

超越“菜谱式”实验操作,在“电流热效应”探究中,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电路:“如何控制变量?”“怎样比较热量?”这种训练直指高考实验题对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查要求。

(三)思维可视化促进深度理解

在教辅中加入“三重表征”(宏观—微观—符号)转换训练,如分析铁钉生锈过程时同步呈现实验现象、离子反应式、电子转移图示,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衔接高考第12题对反应机理的多层次考查。

五、为科学探究铺就成长之路

2025年高考化学试题映照出科学教育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深刻转型。这种转型要求我们从初中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湖北人民出版社的黄东坡系列教辅,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探究、材料分析和生活实践题,在初中生心中种下科学思维的种子。当学生分析不同布料吸水性能数据时,当他们设计环境污染物检测方案时,他们正在建构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是未来科学家必备的核心素养。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在科学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湖北人民出版社将继续以“综合创新”类题目为载体,为初中生架起从知识积累到素养提升的桥梁,为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购书网址:http://hbrmcbs.tmall.com/